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央视曝光及金融监管总局警示的“职业背债人”是馅饼还是陷阱?

众律宝 2025-8-9 20:25 110人围观 普法专题

# 普法专题
一套虚假材料,几场精心骗局,终身难以摆脱的债务枷锁正悄然套在弱势群体身上。有人可以从银行帮我做80万元贷款出来,只用还一年就不用还了。”2025年初,53岁的黄某礼接到这样一个电话。没有固定工作、靠打零工度日 ...

央视曝光及金融监管总局警示的“职业背债人”是馅饼还是陷阱?

一套虚假材料,几场精心骗局,终身难以摆脱的债务枷锁正悄然套在弱势群体身上。有人可以从银行帮我做80万元贷款出来,只用还一年就不用还了。”2025年初,53岁的黄某礼接到这样一个电话。没有固定工作、靠打零工度日的他,明知这是违规违法的勾当,却还是心动了。

“目的就是想不还,做老赖。我不在乎能贷出来多少、背多少债,我只在乎能拿到多少。”面对央视镜头,黄某礼坦言自己最初的想法。

01央视曝光:黑色产业链的运作内幕

2025年7月19日,央视《焦点访谈》揭开了“职业背债人”产业链的黑色面纱。调查显示,这一产业已形成两大成熟模式。

1、房贷背债模式(“包装贷”)将征信“白户”、农民工、老人等弱势群体作为目标。通过伪造工作单位、收入证明、工资流水、资产证明,勾结银行内部人员放水审核,最终实现骗贷目的。

黄某礼的遭遇正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体现:炒房客将一套20万元左右的二手房以近两倍高价“卖”给他;贷款中介伪造了当地某建设公司的收入证明;银行客户经理对虚假材料视而不见。

2、企业背债模式(“职业闭店人”替罪羊)则专门寻找偏远地区老人、赌徒或法律意识薄弱者,支付3万-5万元报酬,让他们成为预付费机构跑路前的“法定代表人”。

保安张某就是典型案例,他仅收取400元就被包装成“高管”,为30多家闭店企业顶包,名下支付工具全被冻结。

整个链条中,银行内部人员的“配合”令人震惊。农商行客户经理未实地查验装修即放款;邮储银行信贷员甚至垫付月供、协助伪造结清证明。一名中介直言:“不要怕,我跟银行有勾结,我也给银行钱。”

02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紧急警示

面对日益猖獗的“职业背债”现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于2025年7月21日紧急发布风险提示,揭露了这一陷阱的三大套路:

1、虚假宣传引诱:以“无需还款即可获得高额回报”、“只需贡献自己征信”等话术为诱饵。2、伪造材料骗贷:制作虚假职业证明、收入证明、银行流水等资料。3、抽取高额分成:贷款到账后,不法分子抽取高额分成(通常达20%-25%),将债务和风险全部转嫁给背债人。

金融监管总局明确指出,一旦成为“职业背债人”,将面临三重风险隐患:

1、承担高额债务:背债人需依法偿还全部本金及利息,而到手的“背债费”只是贷款金额的小部分。大量资金被不良中介和不法人员瓜分,背债人却要背负远超自身所得的债务。2、个人信用破产:一旦无力偿还,个人征信将留下污点,甚至成为失信被执行人,出行、就业等正常生活将受到限制。3、极高法律风险:协助伪造资料骗取贷款可能涉嫌诈骗、非法集资、骗取贷款、洗钱等刑事犯罪,沦为不法分子的共犯。

03血泪教训:10年刑期的警示

2023年初,云南无业青年李某甲的账户出现了诡异流水。仅仅7个月时间,这个无业青年凭借签字就套现近10万元,导致银行243.9万元贷款血本无归!

法院调查发现,李某甲在知情的情况下,配合不法中介伪造收入证明、工作单位等材料,骗取多家银行贷款。在整个骗局中,他获得不到10万元的“好处费”,却给银行造成近244万元的损失。

2025年,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2025)浙02刑终138号),以贷款诈骗罪判处李某甲有期徒刑10年。法官在判决书中指出:“李某甲虽非主犯,但其自愿提供个人身份信息并配合伪造贷款材料,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客观上造成金融机构巨额损失,已构成贷款诈骗罪共犯。”

此案并非个例。法律专家指出,背债人中介若获利50万元,可能构成诈骗罪或非法经营罪,面临刑事处罚。而背债人一旦被认定为知情参与骗贷,同样要承担刑事责任而非仅民事责任。

04如何守护自己的“信用身份证”?

面对精心设计的骗局,金融监管总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提示广大消费者:1、提高风险意识。任何承诺“以个人名义贷款却不用你还”的本质都是骗局。面对看似轻松赚钱的“好事”,要保持清醒,不要铤而走险,贪小失大。2、珍惜个人信用:信用记录是个人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第二张“身份证”。要合理规划收支,按时偿还债务,不随意为他人担保,不参与任何形式的骗贷。3、审慎对待“代办”业务:警惕非法中介虚假宣传,选择正规渠道办理业务。妥善保管个人信息,不轻易将个人证件原件交由他人“代办”。4、及时求助举报:目前公安部和金融监管总局正在联合开展金融领域“黑灰产”违法犯罪集群打击工作。发现可疑情况应及时举报或报案。

职业背债本质是一场“强者收割弱者”的游戏。中介与资本方套现离场,背债人用余生抵债,而全社会将为金融系统信任崩坏买单。信用是终身财富,蝇头小利终将吞噬人生自由。当有人承诺“签个字就能赚10万”时,请记住黄某礼和李某甲的教训。天上不会掉馅饼,地上却有很多陷阱。

备注:内容综合自央视新闻、国家金融管理总局及审判文书网,本账号主体为自媒体,非新闻机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