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用假冒信贷机构以及银行APP实施诈骗重现。近日「金融帮」收到粉丝留言,具体内容是“我今天借网贷,然后说我什么评分不足要花钱刷流水,2400块钱给了之后他说还是不足,还要我在给3600,我没钱了就没他,让客服退也不给退,我是不是被骗了,我借钱本来就是为了生活开支,我老婆怀孕家里父母也生病我才借钱...”
我第一反应就是粉丝遇到了电信诈骗被套路,诈骗分子就是利用用户急迫用钱的心理,受害人的防骗意识薄弱对信贷规则也一知半解,再加上虚假APP以及网址链接的页面模仿正规银行以及信贷机构栩栩如生,让受害者放松心理防线,才屡屡得手。
不法分子模仿的页面看起来都非常逼真,甚至连冒用机构的营业执照,员工工牌,小贷牌照,带有公章的电子合同等都准本的很齐全,表面上很难判断其真假。 骗子们都是如何诱导受害人? 通常骗子都是以信贷机构或者银行的名义,以“低利息”、“秒到账”、“要求低”等理由为诱饵,诱导受害者点击准备好的伪冒链接,并引导受害进行相关操作。给出的理由例如:证明还款能力需有贷款金额一定比例的存款;贷款资金已被银保监会冻结,解冻后才能提现;又或者是风险控制需要解除“风控”后方可提现;以及上述描述的评分不足需要刷流水等。 第一步:骗子先让你填写相关资料并提交申请,过一段时间在通知受害人初步审核通过,骗子在给受害人发送一些贷款金额,期限,利率以及相关条款的内容,再然后就会通知受害人审核通过,会带有通过的截图以及假冒带有公章的电子合同,并给受害人手机发送一条审核通过的短息。 上述的业务流程基本上都很正常,跟正规机构的流程很相似唯独在相关条款上做了一些铺垫引导,为接下来的套路埋下伏笔。 第二步:接下来骗子就会以还款能力,评分不足,风险控制等理由,告诉受害人贷款资金被冻结,风控,暂扣等。再然后就是告诉受害人需要提升评分,证明还款能力,解除冻结或风控才能将贷款金提现到账。 到这一般情况下受害人都会有一定的疑惑或者警醒,会跟骗子交流为什么冻结以及你们是不是骗子之类的话语。但骗子经过第一步的铺垫,会跟你说一些贷款条款,也会发送一些给其他人放款的记录截图,加之利用迫切用钱心理,这是受害人的心理防线以及疑惑会被打消很多,这就很容易让骗子得逞。 第三步:最后就是骗子引诱受害人贷款金尽快到账,根据前面讲述的相关条款,要求交纳贷款金额一定比例的资金(通常是贷款金额的10%-30%),作为“认证金”“验证金”或者“提升评分”到指定账户,由平台核实申请解除相关控制。之后才能将贷款及“认证金”或者“验证金”一同打给受害人。 这钱只要你存了就会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当你第一笔转账后还会用各种理由提现不了,让你存第二笔第三笔....直到你发现被骗。 擦亮眼睛,提高警惕 无论是银行APP/网址还是金融机构的APP/网址,都是可对比查询。大家下载一款名为“国家反炸中心”的APP,可以有效的拦截不法链接,能自动拦截骚扰电话和短信,能有效预防诈骗、快速举报诈骗内容的软件,为你减少不必要的财产损失。该APP由公安部开发运营。以下几点要牢记: 一、先缴费后放款必有诈 请认准各大银行金融机构官方渠道推出的正规APP,凡是在放贷前以各种名义要求转账汇款的,都是诈骗! 二、不明链接请勿点击 请注意甄别各大银行金融机构官方客服来电或短信推送,对短信中的内嵌链接要谨慎点击! 三、发现异常及时报警 如若发现有冒用各大银行金融机构名义、仿冒各大银行金融机构APP、网站、联系电话等提供非法金融服务的行为,请积极向公安机关举报! |
10月以来,平安、光大、建行、中行等多家银行密集公告,将数十亿元规模的信用卡、消费...
今日(11月2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浙江网商...
摘要:“分期商城”模式为何成为投诉新热点?监管利剑下,高息贷款换上新马甲,进而引...
今日(11月2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浙江网商...
今日(11.20),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发布公告,同意深圳市财付通网络金融小额贷款有...
近日(11.14),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发布2025年第6 期个人不良贷款(信用卡透支)转让...
2024年5月,重庆市发布全国首个小贷行业消保指引,开创了地方金融组织消费者权益保护...
长期逾期资产正被银行及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集中摆上货架,负债人解决历史债务的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