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普融花被下架变身恒小花后更狠,用户信息被超300家公司瓜分! ... ...

admin 2025-10-26 20:17 92人围观 财经频道

# 财经频道
前言:在点击“同意”按钮的那一刻,你的通讯录、位置、身份信息就成了一场数字交易的人质。在数据驱动的今天,个人信息就是数字时代的黄金,保护它,就是保护自己的数字身份。截至发稿,我们对“普融花”换新马甲后 ...
 

前言:在点击“同意”按钮的那一刻,你的通讯录、位置、身份信息就成了一场数字交易的人质。在数据驱动的今天,个人信息就是数字时代的黄金,保护它,就是保护自己的数字身份。

截至发稿,我们对“普融花”换新马甲后的“恒小花”协议及用户信息授权情况。其正通过一种“套娃”的方式,将用户个人信息授权给超过不少于300家不同类型的公司。其中包含助贷平台、银行、小贷、信托、消费金融、科技公司、保险公司、担保公司、征信公司、支付公司等等。这一案例揭示了当前数字时代个人隐私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

01一张无比庞大的用户信息授权网,从恒小花到300余家公司的信息之旅

实测发现,用户需在恒小花APP完成实名认证后,才会出现《机构授权协议》等相关授权协议。该协议显示会将相关信息授权给如“甜橙借钱”“乐享借”等助贷平台以及他们的合作平台。

形成,协议套协议‘平台套平台的“套中套”。就此编织出一张无比庞大的个人信息授权网,一旦用户同意授权,这种套娃式镶嵌的方式,其个人信息最终将流向事先难以察觉的地方。

比如:甜橙借钱下出现“小赢卡贷”等相关平台共计10余份一系列协议,其中《小赢-个人信息对外提供授权书》显示,用户信息将分享给77家持牌金融机构,11家支付及鉴权服务机构,27家反欺诈服务机构,26家客户运营服务机构,2家签章服务机构,2家安全维护机构,16家保险及担保公司,23家第三方技术服务商,34家合作引流助贷平台,6家增值服务合作,2家模型技术合作方,2家取证/存证服务方,共计192家不同种类的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34家合作引流助贷平台,包含上海哈啰(臻有钱)、嘉银数科(极融借款)、上海维信(豆豆钱)、北京国美(美易借钱)、度小满等等头部中部平台,这些平台会不会又将信息授权给它们的合作机构?这些都是未知待解密的情况。

再比如:“乐享借”下的授信协议中,仅乐享借涉及的机构足有近100家公司。镶嵌了10个协议,其中8个机构授信协议中又是协议套协议‘平台套平台的“套中套”,初步统计也是涉及不少于300余家不同类型的公司,包含了50余家助贷平台。

备注:没家平台的三方或服务机构都有不同程度的重复,但综合全局不重复的公司不少于300家。以上内容均有电子录屏存证,如有需要可评论告诉我。

02普融花曾因违规处理个人信息被全网下架

恒小花并非初犯。其前身普融花APP(开发者为君航微金)在2024年就曾因严重违规被监管部门处罚。2024年8月,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发布的问题APP通报(2024年第八期)中,普融花APP因多项违规行为被点名:未经用户同意使用个人信息,未明示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违反必要原则收集个人信息,以及强制用户使用定向推送功能。由于运营方未按要求整改,2024年9月,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在后续通报中,对普融花予以全网下架处置。

这并非该体系首次违规。同一体系下的恒易贷在2020年就被通报存在侵害用户权益的行为,包括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违规使用个人信息和强制用户使用定向推送功能。

用户受害投诉声音:央广网啄木鸟以及新浪黑猫投诉等消费者投诉平台显示,关于恒小花及其关联平台的投诉量居高不下,累计投诉超5万余件。部分用户反映,在注册或使用平台后,遭到了不同平台的骚扰。“我只是在一个平台注册了账号,接下来一周内竟然收到了几十个不同平台的推广短信和电话!”一位用户投诉道。

03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安全?

面对这种“套娃式”的信息共享模式,用户需要提高警惕:1、在授权任何协议前,务必仔细阅读条款内容,特别是关于信息共享的部分;2、定期检查已授权应用,取消不再使用的应用的授权;3、使用强密码并定期更换;4、考虑使用虚拟号码或邮箱注册非重要平台;5、发现信息被滥用时,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

在点击“同意”按钮的那一刻,你的通讯录、位置、身份信息就成了一场数字交易的人质。现代借贷APP的商业模式早已超越了简单的资金融通,用户数据本身已成为最值钱的抵押品。当平台要求用通讯录权限换取贷款资格时,这本质上是一场不对等的要挟,要么交出社交关系链,要么无法获得服务。更可怕的是,这些“数字人质”还可能会被转手倒卖。所谓的“机构授权”实则是将用户信息作为资产进行多重分销。一旦某个环节失控,你的社交网络就暴露在无法预知的风险中。

面对这种人质危机,用户需要清醒认识到每一次授权都是价值的让渡。在数字世界,保护信息就是保护自己的社交资本。审慎授权不是过度谨慎,而是数字公民的基本素养。毕竟,没有人希望自己的亲朋好友因自己的一次借款而沦为催收骚扰的对象。

反思:从普融花到恒小花,虽然名字变了,但侵犯用户隐私的行为模式似乎并未改变。在数字化时代,个人信息保护不应成为奢侈品。监管部门需要加大执法力度,对这种换个“马甲”继续违规的行为予以坚决打击。

同时,用户也需要提高警惕,认真阅读授权协议,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安全。毕竟,在数据驱动的今天,个人信息就是数字时代的黄金,保护它,就是保护自己的数字身份。

备注:本账号主体为自媒体,非新闻机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原作者: 金融帮 来自: 金融帮
相关推荐